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阿果:一把雨傘.兩岸三地.四點觀察

阿果:一把雨傘.兩岸三地.四點觀察

實不相瞞,這篇文章,我本來打算在旺角街頭寫起的。
過去幾天,我在兩岸三地的集會,留下了不少腳毛——在銅鑼灣,與同路人並肩抵擋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在金鐘,見識到黑衣人潮如何洶湧,在向來人迹罕至的大馬路上靜坐、散步、徘徊……然而,最教我心動的,始終是最平民地道的旺角。因此,周五下午,我帶備手提電腦,準備在彌敦道席地而坐,迎着涼風,專心書寫。
多日觀察所見,跟金鐘與銅鑼灣相比,旺角的佔領現場至少有四個特點:
一、高度流動——旺角向來人頭湧湧,這次馬路堵塞,車駛不進,路人卻照舊從街頭巷尾,四方八面,高速流竄。他們或許並無立場,卻因好奇,湊近集會,舉起手機,駐足圍觀。這些旁觀者與示威者距離極近,路過的時候會在我們頭頂拋下幾句挑釁說話(「要瞓就返屋企瞓啦!」)起初有示威者不忿,嗆聲回應(怒火隨即被其他人高呼的「冷靜」撲熄)後來大家都習慣了,你有你罵,我有我坐。火花處處,卻始終未有釀成大火。這種民眾流動、眾聲喧嘩的場面,旺角獨有。
銅鑼灣與金鐘,是另一世界。同樣身處鬧市,銅鑼灣的旁觀者集中在街道兩側流動,少與示威者接觸,旁邊的商場有的照常營業,遊人如常在大型時裝店裡面購物、試衫,猶如置身平行世界。至於金鐘,在馬路上聚集的多是站在同一陣線的群眾,旁觀者主要立足天橋,霸定好位,攝下照片。如此看來,銅鑼灣與金鐘比較像傳統意義上的集會地方,而旺角,則是一個民意高度流動、趁墟多於參與的行人大廣場(又或戰場)。
二、混雜多元——在銅鑼灣、金鐘,集會的大多是年輕人。沿軒尼詩道行走,一路上有許多學生,有的念中學,還穿著校服。他們圍圈而坐,在聊天,在討論,甚至攤開作業,埋頭苦幹,既學習擔當公民,又不忘負起學生責任。夏愨道上,也多是年輕面孔——也難怪,會特地前赴金鐘的,許多都是佔中運動的中堅分子。他們的訴求一致,信念相近,一呼百應。
旺角完全相反。彌敦道與亞皆老街交界的「大台」,輪流由不同人提咪發言,每人限時兩分鐘。勇於發表己見的,多是基層市民,他們小部分批評政制,更多由民生出發,控訴領匯加租,慨嘆貧富懸殊。這些分享,有的引起歡呼,有的令全場靜默,反應不一。在場聚集的群眾亦相對多元——金髮紋身青年一邊吸煙,一邊吶喊「我要真普選」;銀髮老翁走入人群,大叫「梁振英下台」;自由行旅客拖着行李,潛入人潮,一窺究竟。旺角特別,因為它的群眾多元、混雜,說話內容並不單一。
三、市井地道——旺角的佔領現場,跟一街之隔的行人專用區,有時沒大分別。有一晚,少女義工提着結他與咪高峰,帶彌敦道的群眾合唱《海闊天空》,突然有一中年漢出現,站在兩人身旁,隨着旋律,扭動身子(抱歉那真不能稱為舞蹈),極其騎呢,但大家照舊捧腹大笑,彷彿置身專區,欣賞表演;旺角道上那幅「巴士民主牆」,上面的標語,多數幽默準繩(如「N689﹕開往地獄」),泛滿香港街頭的市井味道——無聊、惡搞、粗魯,但相當到位。
銅鑼灣和金鐘的馬路之上,又是另一種風景。軒尼詩道兩旁的巴士站,一樣有民主牆,但明顯沒那麼歹毒、市井,當中不少甚至是用英文寫成。與旺角相比,這裏聚集的群眾沒那麼狂放,傾向溫柔、理性。金鐘中環一帶,台上常見大人物,但台下一直少見販夫走卒,或是仗義執言的屠狗之輩。
四、危機四伏——金鐘現場的群眾,有一致的共同敵人。他們比較警惕,較多人配備眼罩,穿上雨衣,預備警方突然來襲,衝擊防線。也難怪,踏上夏慤道,許多人就自不然想起當日煙霧瀰漫、淚光遍地的畫面——現在,又有誰能斷定,政府不會再用相同的暴力,對付手無寸鐵的平民?
旺角,則是迥然不同的一個戰場。這裏幾乎從來不見警察蹤影,因此最教人提心吊膽的,不是實質可見的催淚彈、警棍,而是防不勝防的滋事分子,甚至是持續積累的社區民怨——有小商店不忿生意受阻,狂呼無奈;也有附近居民投訴集會聲浪過大,擾亂生活。旺角,不單是佔領者與當權者的對峙場所,更是香港人、兩面獸的真戰場。

 社區民怨 不容忽視

你也許會問,金鐘、銅鑼灣、旺角,三個地方的分別,是否真箇那麼重要,值得長篇大論,仔細分析?我們既然嚮往風雨中抱緊自由,又何須計較現場細節,只管帶備一腔熱誠,繼續佔領,用良心照亮黑暗?也許是的。
但又也許不。以上就三地現場作出的觀察,之所以重要,絕不因為它能夠滿足你我的好奇心,以便大家每天下班後作出相應的「佔領選擇」——不,絕對不。相反,比較三地集會,尤其是將旺角的集會與銅鑼灣、金鐘的加以比較,自會發現,雨傘運動雖然遍地開花,但每一朵花,並不如我們所想那般單純——起碼在旺角,你會瞥見民意流動,眾聲喧嘩。在夏愨道上,在互聯網上,我們與同樣戴着黃絲帶的同路人,大鳴大放,自彈自唱。可是回歸彌敦道,我們也要明白另一個平行世界的存在,事情也許並非一面倒。
實不相瞞,我最後無法在旺角現場寫完這篇文章。周五下午,我提着電腦,趨近十字路口,卻赫然發現自己身處在一群反佔中人士中間。我身邊站着兩三個學生,穿黑衣,戴黃絲帶,和一樣在圍觀。突然,前面的人轉過頭來,發現學生身上的黃絲帶,然後衝過來,高聲喝罵:「你哋班黃絲帶,死開啦!」學生們被嚇退,躲到一旁,激動流淚。

 混亂中喝罵學生

帶頭鬧事的人明顯有組織地行事,專挑學生與女性下手,藉故挑釁、突然推撞。但更令人心寒的,是所有站在石壆上、欄杆後的旁觀者,面對此情此景,他們不僅袖手,更嘗試起哄歡呼。站在原地,你會聽見有人選擇割爛選票(「特首唔係我哋選架,走啦!」)有人甘心投身拳賽(「阻住晒!打佢!」)有人放棄做人(「我哋唔要自由唔要民主唔要公義!」更可悲的是,和應的平民,絕對不在少數。
有身處現場的朋友慨嘆,此情此景,就像大家的父母親戚一同湧上街頭。說得沒錯,在網上世界,大家也許槍口向外,但回歸家中桌前,許多人又只得萬箭穿心;在金鐘,我們同仇敵愾,永遠高唱我歌,但在旺角,我們始終要承受現實的煎熬,迎接背棄了理想的尋常百姓。
文/阿果
編輯/ 洪慧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原文載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