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葉健民﹕沒有進入議題的選舉政綱


【明報專訊】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最大特點,是大家都沒有真正進入議題,沒有認真地去思考討論公共政策,也沒有為大眾提供解決問題的選擇。

這種情,也許從來如此,只是今屆各路人馬的競選策略,完全重姿態而缺乏內容,低劣程度實在令人無話可說。競選工程的重點,似乎只在於嘴臉鬥囂張、用詞鬥惡毒、互翻舊帳、互指誰更可恥。網上熱傳、傳媒爭相轉載的所謂「精彩」場面,只是誰人動了真火破口大罵,又或者論壇主持人成功設下陷阱,令候選人洋相盡出的情狀。有人大概認為立法會早已淪為橡皮圖章,制度已完全失效,直接行動公民抗爭才是出路,既然如此又何須太認真?社會運動當然可以左右民情牽引輿論,但立法會依然在公共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關鍵作用。所以對於選舉,我這類頭巾氣重的書生還是有點基本要求。我固執地相信,選舉的意義在於為社會提供不同政策主張的選擇,容許市民決定哪一種才是最佳的解決問題方案,以選票去顯示主流傾向,為未來政策抉擇奠下理據基礎。所以,容許我天真地相信,理想的選舉,政綱的比併理應是關鍵,個人的質素反而是次要。

政綱的比併理應是關鍵

大小政黨當然各有政綱,人人都有長長清單羅列各種主張,但這種近乎聊備一格但求人有我有的所謂政綱,其實只有姿勢,卻沒有背後分析。持續發展、優質生活、公平公義、關顧弱勢、人權法治、監察政府等等大道理,不管是建制派、保皇黨,抑或是激進泛民獨立人士,人人都會琅琅上口,大聲疾呼,但在這些誓神劈願、歇斯底里的叫罵後,如何落實這些理想,當中所牽涉的深層辯論,大部分候選人卻交了白卷。但過去幾年,社會出現了連串的大型抗爭,其實已產生一些新的訴求,強烈要求社會要認真思考有關議題,但不幸的是這些議題只成為政客的競選口號,大家似乎並沒有興趣去進入議題,切實探討解決方案出路。

所謂進入議題,不單要求表態擺位,而是要認真陳述有關立場的理據所在,敢於觸及相關問題的爭議性環節,坦率地去分析要落實有關主張社會要付出的代價和成本。具體來說,各大政黨都沒有認真地處理以下幾個重大議題,包括:

(一)地產霸權——大家自然關心樓價過高,上樓困難,也對地產商賺盡一分一毫表示厭惡,但除了原則性地強調要以普選杜絕官商勾結、以復建居屋去壓抑樓價,又或者沒頭沒腦不問情由去認為「港人港地」是靈丹妙藥外,沒有多少人提出過要從財政結構上入手,例如以擴闊稅基、改良稅制等從根源上去減低政府以至整個經濟對土地買賣收益的依賴。最簡單的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沒有經濟結構改變,政治權力再分佈又如何說起?

(二)有為政府——近年冒起的一種思考方式,就是認為政府回購是解決難題的良方。屋小商戶受苦,所以要回購領匯;交通費用昂貴,所以要回購兩隧;鄉郊土地保育,也應由政府出資收購私人土地。大小政黨主張回購的最大理據,是政府庫房充裕,完全負擔得起,但其他相關的考慮,似乎我們並沒有認真想過。政府有錢回購是一回事,是否能有效管理相關資產又是另一回事,但假如我們經常把官僚無能、監察無力掛在口邊,信口開河地認為收歸國有便能解決問題又是否有點不負責任?市場與政府的合理平衡,如何取捨怎樣劃界,還要一個更深入的說法。

(三)城市規劃——由菜園村、天星皇后以至新界東北規劃,城市規劃成為了近年社會的重要焦點,這當中揭示了逐漸成形的新價值觀念、對現有制度程序的不信任和對中港融合過程的抗拒疑慮。我們有必要深入討論一連串的問題:例如如何落實對規劃過程的優化要求(如何促使規劃決策更民主開化?如何引進更嚴格的環評機制,代價又是什麼?)如何看待新的發展模式(永續農業作為一種生活態度,還是可行經濟選擇?大家是否接受農業發展作為新界土地規劃的優先考慮)?如何在加速融合與承受能力中取得平衡(如何做到雨露均澤,令各階層公平地分享融合所帶來的好處?又或者假如真的放慢融合腳步,公眾又是否願意承受可能出現的經濟增長放緩)?

整個選舉令人氣餒的地方,是各路人馬只是集中火力去動員公眾心中的各種恐懼和憂慮(搞亂香港、不斷內耗、拒絕赤化、經濟倒退、西環治港等等),提出陳義甚深的最高綱領和迎合大眾的口號,大家都似乎事事關心急民所急,但其實彼此都在迴避問題核心,敷衍了事。這種盡訴心中情式的政綱,也許能安撫一下港人當下的困苦心情,但我們的社會實在已經走到了一個危急關口,太多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急需馬上解決。單靠重複口號又或者只求「反倒退」的思維,實在已不能回應時代需要。

9月9日,我們將一如以往去按自己喜好去判斷誰是「好人」、「壞人」,投下神聖一票,但對於如何解決當前面對的一連串問題,保皇黨也好,民主派也好,並沒有為我們提供什麼出路。

作者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

新力量網絡Facebook專頁連結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