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陳景輝﹕什麼「激進抬頭」?

什麼「激進抬頭」?
【明報專訊】電視箱傳來了選舉論壇的鬧爆聲。那裏存在分不清的人聲交疊,叫罵者眾。很多時候,大家都聽不出問題也找不着答案,更遑論真知灼見的論辯,只剩下候選人的叫囂:「我未問/鬧完,你同我收聲!」與其天真地以為選舉論壇是讓人說理的「沙龍咖啡廳」,倒不如說是一場罵娘的比併,看看誰能更快手起刀落,劈下對方頭顱。印象最深的是九龍東選區黃洋達質問陶君行:「民主黨是否你同路人?」電光火石之間,陶君行只重申傳統建制派才不是「同路人」,語帶猶豫的他彷彿處於下風。然而,泛民陣營內的敵友之辨,「咄咄逼人的結論」真的比「小心翼翼之猶豫」更好嗎?
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陶君行的遲疑正好反映出激進路線新近的分化與異變。這更能說明所謂「激進抬頭」(蔡子強語),意味的再不止是掃枱掟蕉拉布的「行動升級」,矛頭也不僅指向權貴,而是一種內鬥意識的抬頭和蔓延,矛頭逆向針對泛民陣營以至公民社會。讓我嘗試把問題梳理清楚。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面對被指日趨保守的民主黨,社民連和人民力量莫不予以激烈批評,因而,兩者皆非民主黨的同路人——一方強調協商而另一則相信抗爭,這方面該無疑義。但關鍵區別在於,「非同路人」並不等於「敵人」。「非同路人」只是「道路不同」的人,惡劣一點是抄捷徑或行歪路,各方可以側目、爭議、競逐與互批,但到底不是「敵人」。從定義上說,「敵人」是需要消滅的,更進一步,哪怕是敵人,也得區分主次。也就是說,真正的混淆並非弄不清「誰是同路人」,恰恰相反,它是種無分場合渲染敵意的政治錯亂,將「非同路人」跟「敵人」混為一談,於是一再引發荒謬:與攻擊建制派相比,更常見的情况是,人民力量臭罵泛民之力更狠更毒(包括工黨、公民黨和社民連),而在之前的區議會選舉,他們更寧可讓建制派勝利,也要將所有民主黨拉下馬(部分是年輕進步派,參與五區公投和反高鐵運動等)。怪不得,人力同時給人別上「民建聯B隊」的綽號吧。很弔詭,草率樹敵的真正效果,卻是為真實敵人做出了掩護(如建制派)。整個民主派忙碌於虛假鬥爭,而任由敵人逃之夭夭。這是激進思維中天堂與地獄之辨。
過去,激進運動的前輩常常提醒,如果你自命激進,那就預備好付出百倍的努力。畢竟,保守常識已盤據於大眾的腦海,而你所屬的陣營經常處於下風,主流社會往往視為「異端」。激進派需要的不是廉價自滿,而是創意、耐性、勇氣和團結更多的人。譬如說,別人拖後腿,當然可以批判,但不可忘記,他們也是有待你去說服、感動和團結的民眾之一。身為激進派,背後需要一份信念:有一天,所謂根本變革,不再是「少數人」的奢求,而是「多數人」願意一同奮力的事業。激進派的任務,就是克服其間的距離,而非沾沾自喜於一己的覺醒,以及跟他人的距離。但今時今日呢?人們彷彿墮進了非友即敵的怪圈,意見不同者常被罵得體無完膚。某些人雖如蒙受感召般以「激」為尚,但常民大眾則更為誤解和抗拒,結果是:激進派永遠無法贏得多數人的支持。我知道,在比例代表制下,這種定位縱然得票率低但卻不愁議席。現實更是,中間派統統被辱罵成小丑也絕不打緊,只要激進派一直穩據小眾市場便可,網台和棟篤笑保證生意興隆。但對不起,這種漫無目的踐踏他人的所謂激進,也同時踐踏了激進的理念和希望,到底不過是一盤天下為私的生意罷了。
也許,「激進抬頭」來自於對傳統民主派的失望,但卻變異出了一隻民主為名的怪獸,這叫我想起魯迅的話:「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陳景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