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蔡子強:激進民主派票從何來﹖


【明報專訊】今屆立法會選舉其中一個最矚目的結果,就是激進民主派的得票大增,人民力量加上社民連的得票率,達到14.6%,比起上屆立法會選舉社民連尚未分裂時拿到的10.1%,翻了幾乎半番。民主派遂出現公民黨、民主黨、激進民主派三分天下之勢。

這樣的一個結果當然影響深遠,選舉是政黨政治路線的最終裁判,如果投票結果證明激進有市場,政黨便會紛紛向左轉,搶佔道德高地。這不單會讓民主派與梁振英之間,以至是立法與行政機關之間,關係日益對立和緊張。

有關這一方面,選後不少評論已經說了很多,在此暫且不贅,筆者今天要談的,反而是承接昨天,就立法會選舉的票站數據,探討各大政黨於不同階層社區的得票和所獲支持,從上屆到今屆的變化,尤其是激進民主派新增選票的階層來源。

激進民主派正向基層靠攏

4年前,筆者在立法會選舉之後寫了一篇〈社民連只有草根擁躉﹖〉,透過票站數據分析,發現黃毓民等5位社民連候選人,其支持者均呈跨階層的特徵,並非單靠草根擁躉。從表1可見,除了於豪宅區得票偏低之外,當時社民連在私樓、大型中產屋苑、公屋、居屋的得票率,可說是相當平均,不相伯仲。(這裏要一提的是,4年前社民連在港島區的候選人是阿牛曾健成,他是5人中表現較弱的一位,在港島區只拿到3.3%選票,而港島區是豪宅區的集中地,因此社民連在全港豪宅區的得票率亦因此被阿牛大大扯低。)

筆者當時解釋,當時社民連代表的激進和反叛路線,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經濟上的,貧富懸殊惡化、通脹蠶食生活水平、失業率攀升、階級矛盾加劇等,這都會令低下階層不滿上升,漸趨激進化。但第二個層面則是政治上的,曾蔭權「親疏有別」的政治路線,再加上官商勾結的疑雲、打擊港台、收窄民間言論空間、政改停滯不前等,都令人對香港政治上愈來愈一元化和失去均衡,產生恐懼,進而對曾班子日趨反感,當時社民連的競選口號之一,就是要令「曾蔭權頭痕」、「為曾蔭權帶來噩夢」等。所以這種激進主義在中、上階層一樣有市場,不完全是「bread and butter」的問題。

那麼4年之後,激進民主派的選票來源是否仍然那麼分佈均勻,在私樓、大型中產屋苑、豪宅、公屋、居屋平分秋色,支持者有着跨階層的特徵呢﹖

從表1可見,如果把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在今屆選舉的得票加起來,當作是激進民主派的票源來看,並與4年前尚未分裂的社民連作一比較,會發現激進民主派今屆選票增幅最顯著的是公屋區和居屋區,至於私樓和大型中產屋苑增幅則較為遜色,影響所及,激進民主派再非得票率各階層分佈平均的政治力量,而有向草根階層靠攏的趨勢。

是否出現了一個年輕草根階層政治激進化趨勢?

這裏反映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過去4年的政治發展,為何讓激進民主派在草根階層的影響力發展得更快﹖

•是否社會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通脹加劇,基層市民感受至深,讓他們對政權更加憤恨,更傾向接受激烈的抗爭手法﹖

•從鍾庭耀的exit poll可以進一步看到,無論是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其票源很大比例都是來自18至30歲的年輕人,而且教育程度不低,是否社會缺乏流動、年輕人買不到樓等,低下階層感受至深,讓這個階層的年輕人比起其他階層的人特別反政府,並且認同激烈抗爭手法﹖

•此外,這又與他們一些較為民粹的政策主張,如人民力量主張政府派錢(由原本主張每人派6000元到後來加碼至8000元),有否關係﹖是否這樣更能討好基層﹖

•同一時間,是否中、上階層對激進民主派的抗爭手法、引發民主派內耗,以及一些民粹政策主張等,始終較為保留,讓激進民主派較難發展這些票源﹖

總的來說,香港是否正出現一個年輕草根階層政治激進化的趨勢?

民主黨在草根階層重創

讓我們再看看民主黨。
值得留意的是,民主黨今屆選舉大幅流失選票,得票率由上屆的20.6%,跌至今屆13.7%,流失了逾6.5萬張選票。但縱然如此,從表2可見,該黨在豪宅區的得票率不跌反升,由上屆的11.5%,上升至今屆的14.1%,就是在私樓和中產大型屋苑,跌幅也相對輕微,顯示該黨的主要傷口並不在中上階層,真正出現重創的,其實是在中下階層,該黨在公屋和居屋區,得票率幾乎跌了一半,當中又以公屋區較居屋區嚴重。

是什麼原因導致民主黨在草根階層重創呢﹖

首先,近年民主黨在區議會選舉中接連失利,地區實力以及樁腳數目都大不如前。在2007年區選該黨贏得59席,但到了2011年已經下降至47席。民主黨不斷被「拔樁」,當然會影響到該黨在立法會選舉中「固票」的能力,這在公屋區更是立竿見影。

但另一點影響更為深遠的是,正如前面提到,激進民主派今屆在公屋和居屋區的得票率大幅增加,而剛巧民主黨也就是在這兩種社區遭遇重創,究竟這種此消彼長,是否意味着民主黨的基層票就是流失到激進民主派身上﹖是否草根階層的民主派支持者,正出現一種激進化的趨勢?

民主黨傷口非在中上階層

選舉之後,很多人都說民主黨的溫和路線,尤其是不參與五區公投,以及跟中央協商,支持通過政改方案等政治妥協,不得民心,因而讓該黨流失不少選票,但這種說法無疑太過籠統,亦欠缺進一步的階層分析。仔細分析完票站數據之後,會發現坊間一些講法其實是欠缺事實基礎的,至低限度,民主黨在豪宅區的得票率不跌反升,在私樓和中產大型屋苑,跌幅也相對輕微,似乎難以得出中上階層因為民主黨的溫和路線而離棄該黨的結論。該黨要進一步深究的,反而是在草根階層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順帶一提,筆者昨天的文章說漏了一點,公民黨雖然是今屆選舉中在豪宅區表現最好、得票率最高的政黨,達22.3%,但查實公民黨於上屆選舉在豪宅區的得票更高達32.1%,所以今屆其實是失色了不少,在思考上層社會的政治取態時,這一點不得不察。)

(立法會選舉系列之十)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