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鄭耀彤﹕泛民配票失敗,錯不在長者!




【明報專訊】9月9日立法會選舉,適逢反國民教育運動,引起全城關注。傳媒除了追蹤候選人動向,另一焦點在於報道長者被接載、引導去投票。文盲長者投梁美芬,在網上獲得10萬以上點擊,掌心雷的相片,有近4000人like,2000次分享。是責罵建制別有用心之餘,亦慨嘆長者為「蛇齋餅糉」所蒙蔽。
整體氛圍,是長者無知被政黨操控。看着新聞,盡是大眾對年長人士的迷思與輕視,否定他們的決策能力。
星期一回到中心,與數名長者交流立會投票考慮,他們有以下分享:
「睇下平時見唔見到佢囉,有啲人真係唔知係邊個嚟。」
「個個都話幫你㗎啦,講啫,最重要都係睇佢過去做啲咩。」
「阿邊個對我好好㗎,成日都嚟關照我,佢叫我投X號,無理由唔投。」
綜合近日交談及過去經驗,我有以下觀察:
1. 長者是多樣化群體——在香港,60歲退休年齡多作為長者定義,由60歲到100歲,行動能力、身體狀况、教育程度、經濟條件,有多大分別。若只針對體弱人士,報道他們特有選擇,是以偏概全,將長者標籤為貪食無知的一群。
2. 信息交流,講求直接接觸——除醒目的青老,社區內亦有一群身體較弱、教育程度較低、經濟能力欠缺的年長人士,通常被標籤為「婆仔」、「叔父」。他們不懂得上網面書,亦不容易理解電視新聞快速而煩雜的資訊,面對面的接觸,最能讓他們理解及認識。這是當身體經歷一定程度退化後,回歸到最原始的溝通方法。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有誰願意停下來與他們溝通。
3. 生活空閒,期望與人接觸——人退休後,生活會多出許多時間。子女為口奔馳,往日老友離世,可以交談的人愈來愈少。故此,當有人願意主動接觸,送上關懷,心中滿是喜樂。這份對快樂的追求,很多時會無視背後的目的,哪怕探訪者是為了課餘學習經驗、收集義工時數、或是鼓勵投票。他們所期望的,或許並非那份小小的禮物。真正在意的,是有人關注他,重視他,誠然是追求自我肯定。
請不要埋怨長者不投票給你
老實說,中心個別年長長者亦有投泛民人士,這些長者不是另類出眾,能洞悉政治局面,而是那些獲支持的候選人,過去數年一直用心關注長者議題,時刻在區內,甚至走入中心與他們接觸。那些經常推卻長者邀請的候選人,過去你有重視長者的邀請嗎?你願意花時間與他們直接溝通嗎?
對於有政黨走激進抗爭或中產明星路線,在鏡頭前各顯神通,這是各自的選擇,但在你選擇自己的道路後,請不要埋怨長者不投票給你。因為,是你一開始選擇放棄他們。馬嶽教授講,香港有個奇怪的現象,長者人口不斷上升,選民人數愈見增加,長者議題卻仍然無人關注。我相信,大眾並不認為這群行將就木的人士值得被關注,君不見退休保障討論20年,仍未見寸進。
幸好,今天尚有議員,打着扶助弱勢旗號,走入議會為弱勢發聲。某議員近日在他的訪問表示,「我的議題都是有關公義,令病人有藥、老人家有護理照顧……總之就是說一些很不sexy的事,一些連傳媒都覺得悶的事」。我相信,真心想得到長者支持,要需要正視這些悶爆卻深深影響長者的議題,而不是在鏡頭前表演。
作者是長者服務前線社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