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周基利:在職但仍貧窮的原因 及其扶貧策略

周基利﹕在職但仍貧窮的原因 及其扶貧策略

【明報專訊】12月1日參加了由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舉辦的民間低收入補貼(低補)商討日,與會者都希望能夠擬定低補的具體方案,以便向政府爭取。根據立法會文件顯示,原來民間組織、非政府機構,以及政黨已經向政府提出超過10個具體方案了。另一方面,似乎政府亦有意在明年的施政報告中交代「低補」的詳細申領資格及補貼的金額。筆者希望提醒大家,假如在職貧窮是我們主要的扶貧對象,「低補」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幫助他們脫貧的方法。要全面解決在職貧窮問題,我們必須明白在職仍然貧窮的原因。

(編按:「貧窮」與「低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貧窮」是指家庭收入低於全港家庭收入中位數一半,其家庭成員全被列為「貧窮」,由於以家庭為單位,故即使有人月入豐厚但要照顧的家庭成員眾多,也有機會被列為「貧窮」。同理,即使收入很低但由於有其他家庭成員收入豐厚,也不會被列為「貧窮」。至於「低收入」則是以個人為單位,是指某人主要職業收入低於全港中位數的一半。)

原因一:工資太低

外國研究發現,在職貧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工資太低。筆者分析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在職貧窮人士之中有40%是低工資的(主要職業入息是低於其中位數的一半),但不是貧窮的在職人士之中亦有22%是低工資的。不過要留意的是:不是所有低工資的在職人士都是在職貧窮的,另一方面,亦不是所有在職貧窮人士是低工資的。前者是因為可能有其他家庭成員工作,後者是因為家中有多個長幼家人需要照顧。而且低工資未必是因為低學歷,因為有些有大專程度以上的婦女會因為照顧年幼子女而做半職或兼職工作,導致低工資。總括而言,低工資固然是引致在職貧窮的一個因素,但並不是唯一成因。

原因二:家庭只有一人有工作

除了低工資外,在職貧窮另外一個原因是家庭中只有一名在職人士。由於婦女參與勞動市場的百分比愈來愈大,雙職父母的比例亦愈來愈高,所以如果只有父(或母)親在外工作的話,他們在職貧窮的機會便會比雙職父母為高了。筆者利用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分析有15歲以下兒童的家庭中,了解父母工作情與在職貧窮的關係。結果發現在職貧窮人士住戶中,超過九成只有父或母親工作,雙職父母的比例少於一成。另一方面,在不是貧窮的在職人士住戶中,超過一半是雙職父母。一般而言,住戶中在職人士的數目愈多,在職貧窮的機會便會愈小了。筆者比較在職貧窮人士與不是貧窮的在職人士住戶中的工作人數,結果顯示,在職貧窮人士住戶中,有約八成只有一名在職人士,相反在不是貧窮的在職人士住戶中,有八成有兩名或以上的在職人士。所以家庭有超過一人有工作,確實是避免在職貧窮的方法。

原因三:家中有兒童或沒工作的長者

最後,假如家中有兒童或沒有工作的長者,亦會增加在職貧窮的風險。換句話說,住戶中兒童或沒有工作的長者數目愈多,在職貧窮的機會便愈大。筆者分析數據,亦發現在職貧窮人士住戶中有至少一名兒童的有三成七,但在不是貧窮的在職人士住戶中,只有約兩成九有一名或以上的兒童。同樣地,在職貧窮人士住戶中有至少一名長者的有兩成七,但在不是貧窮的在職人士住戶中,只有約一成六有一名或以上的長者。

既然在職貧窮主要有這三個原因,解決的方法亦應對症下藥。最低工資其實便是針對低工資的問題。雖然香港已推行了最低工資,但定期檢討及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仍是減低在職貧窮的不二法門。對於在職人士數目的問題,最直接方法便是鼓勵更多雙職父母,這亦是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中,鼓勵更多料理家務媽媽投入勞動市場的建議。提供優質及適切的託兒服務是其中一項有需要的配套措施。最後,低收入補貼便是令在職貧窮人士脫貧的方法,尤其他們有較多兒童及長者的家庭成員。

要全面幫助在職貧窮,便需要三管齊下,方能事半功倍,希望有關當局及民間的政策倡議者都能考慮筆者的建議。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