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李立峯﹕「中間派」市民對政改的態度

李立峯﹕「中間派」市民對政改的態度


【明報專訊】過去幾個月,在白熱的政改和佔中/反佔中爭議中,一些平時少談政治的朋友,突然為政改或佔中問題在手機群組或facebook上爭論起來,甚至爭拗至「反面」的地步,成為很多市民共有的經驗,亦令不少人慨嘆及擔憂社會的兩極化。

但香港市民是否真的在政治傾向上變得極端?在這個時刻,市民會怎樣把自己放到政治光譜之中?在泛民和建制之間,香港有沒有「中間派」?如果有,自視為「中間派」的市民在政改問題上抱持什麼態度?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最近成立了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專題研究小組,上周進行了第一次民意調查,其中一條題目讓被訪者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主要答案選擇有「激進民主派」、「溫和民主派」、「中間派」、「建制派」、「工商派」,和「親中派」。結果顯示,最多市民選擇的組別仍然是溫和民主派,佔35.6%。認同自己為激進民主派的受訪者只有3.7%。值得留意的是,高達24.1%的受訪者自認為屬於中間派,而3個屬於廣義建制派的範疇(即建制、工商及親中)合共起來只佔9.1%。另外,21.5%的受訪者稱自己無任何政治傾向或不屬任何派別,其餘約6%的受訪者則沒有給予確定答案或提出一個6個主要答案以外的派別名稱。
自稱建制派的市民很少,有3個可能原因。第一,是建制派支持者較少參與調查研究。不過,我們的調查採用了典型的科學化隨機抽樣,在處理數據時亦進行了加權,使樣本在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上盡量接近香港社會的人口特徵,所以對持有某種政治傾向的人士抽樣不足(undersample)的問題應該不會很嚴重。第二個可能原因,是對不少市民來說,「建制」或「親中」多少帶有點負面含意,所以他們寧願稱自己為中間派或強調自己不屬任何派別。如果屬實,調查中自稱中間派或無黨派的市民的政治態度應該會較為接近建制派。第三個可能原因,是真正認同建制派的香港市民比例的確偏低,只是在選舉投票或個別集體行動中,建制派往往能動員或吸引到大量中間派或無派別的市民支持。


中間派多反佔中傾向否決政改

無論如何,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社會在政改問題上存在着兩極化的氣氛,自稱中間派和無派別的香港市民加起來其實接近樣本的一半。問題是,這些中間派和無派別人士對政改、佔中和其他問題抱持着什麼態度呢?表一展示了就此問題分析所得的結果。由於個別派別的人數很少(如工商派只有19人),為了數據的穩定性,我們把所有受訪者歸為4類,分別為民主派(即激進民主派以及溫和民主派)、中間派、建制派(即建制派、親中派,和工商派),以及無派別傾向。這歸納亦有助簡化分析及結果的表述。

從表一可見,在不同的題目上,「中間派」市民的態度的確在民主派和建制派中間。但這並不代表中間派市民在個別問題上沒有傾向。中間派市民大比例地傾向反對佔中。如果我們集中看支持佔中的比例,我們會發現中間派市民對佔中的態度其實頗為接近建制派。同樣,在警方處理示威是否恰當的問題上,中間派市民較多傾向認為警方處理手法恰當。整體而言。中間派市民對警方處理示威的觀感亦較為接近建制派。

不過,這並不代表中間派市民是隱性的建制派。對未來立法會應否通過政改方案,表一顯示,在中間派和無派別傾向的市民當中,認為應該否決的比例比認為應該通過的比例高。這裏我們要強調,問題的原文是「香港政府嚟緊會按照人大常委會嘅決定,提出2017年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嘅普選方案,如果呢個方案會令到與中央不同政見嘅人士,唔能夠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你個人認為立法會到時應該通過方案,定係否決方案?」我們避免用上有明顯傾向性的「篩選」一詞,但政改爭議的重點之一,的確在於方案會否令持有某些政見的人士不能參選,所以問題強調的是,如果這種情况出現,立法會應怎樣選擇。結果是,就算是大幅度地反佔中的中間派市民,都傾向不通過方案。中間派市民在這問題上的態度較為接近民主派。

類似情况亦出現在其他問題上,例如認同普選行長官的方式會影響到國家安全的中間派市民只有27.3%,遠低於建制派市民的58.8%,相對地接近民主派市民的13.8%。

總括而言,香港仍然有頗多市民認為自己屬中間派,這些中間派市民在有關集體行動模式和抗爭手段的問題上傾向保守,但並不代表他們支持有篩選的普選。如果立法會內的泛民希望爭取到更多市民支持自己的決定,就需要繼續努力向中間派選民陳說利害,解釋選舉機制如何造成政治篩選。而如果特區政府要爭取市民的支持,就要說服大眾,其推出的政改具體方案如何確保不同政見的人士都有同等的參選機會。

中間派高度依賴無綫作信息來源

要爭取中間派市民支持,就要把相關的信息傳達到他們眼前。中間派市民使用的是什麼媒體呢?調查邀請受訪者說出4個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政治和時事資訊來源。表二顯示的是不同政治傾向的市民有沒有在4個資訊來源中提到一些個別的媒體機構或平台。香港市民傳統上依靠電視新聞為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但近年來無綫電視常受到批評,指它會在敏感議題上自我審查,而我們的調查亦發現,民主派的支持者相對地少提及無綫電視為最重要的資訊來源。但中間派市民仍然高度依賴無綫電視作為信息來源。

不過,中間派市民提及《蘋果日報》的比例亦很高,事實上非常接近民主派市民提及蘋果日報的比例。另外,中間派市民提及較強調專業和中立的《明報》的比例,比民主派及建制派的支持者都要高。值得留意的是,不少市民在調查中提到一些新媒體平台作為最重要的資訊渠道,其中民主派的市民尤其可能依靠facebook 。同時,也有約10%的中間派市民提到facebook。建制派的支持者則很少會依靠新媒體作為資訊來源。

整體而言,自稱為中間派市民的資訊來源很可能比民主派和建制派市民更多元,他們更有可能同時接觸到來自不同派別的意見和聲音。但如上文已提到,站在泛民和建制的中間,不等於在具體問題上保持中立,中間派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和態度,通過媒體爭取中間派的支持,應該仍是各方力量需要努力的目標。

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